图片
我们总以为那些厉害的人,和我们不一样。
他们不会焦虑,不会内耗,他们总是那么自律,总是那么优秀。
可事实是:
人性是相通的,太阳底下无新事。
我们此刻遇到的所有问题,已经有无数人遇到过。
区别在于,他们遇到问题,并且解决了问题,然后进入了更高的境界。
而我们要做的就是:
学习前人的经验,解决自己的问题。
今天的内容,来自长江商学院副院长张晓萌教授,在《韧性》这本书中的分享。
她曾经在读博的时候,一度因为焦虑,暴饮暴食,体重飙至200斤。
后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、实践和研究,打造出了一套自己的成长体系。
今天分享其中的4个点,包含:2个思维和2个习惯。
也是我认为比较亲民的,甚至是熟知的,但往往又被我们忽视的。
01.持续小赢
“焦虑的罪魁祸首是我们想要实现100%的控制。”
追求掌控感是人的天性,一定程度的掌控感能带给我们愉悦的感受。
但过度的追求,就会导致焦虑。
比如:
列了一个清单,就要求自己一定要全部完成,如果不能做到100分,就干脆躺平,什么都不做。
要求孩子或伴侣做到的事情,如果对方没有按你所想的完成,就急火攻心,情绪失控。
出门旅行,非要做一个详细的规划,希望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,一旦发生意外,就无法接受。
……
这些行为都是在追求100%的控制,潜意识里也就是在追求完美、追求高光时刻、追求巅峰的体验。
但这与客观现实是不符的,这些亮眼的瞬间的确存在,但他们就像烟花一样转瞬即逝。
你追求这些,必然导致你生命中大多数时间,就会黯淡无光。
所以,作者告诉我们,更值得追求的是:
持续小赢,是每天行动一点点,每天进步一点点。
这样我们才能每天活在正面反馈中,而正面反馈又能激励我们不断地前进。
每天改变1%,一年下来就能收获37倍的改变。
每天运动半小时,每天听一本书,每天做10分钟冥想,这些持续性有积累的行为,就是一种持续小赢。
它带给我们的即时体验可能没有那么强烈,但它却能细水长流地滋润着我们的生命,让我们不断地茁壮成长。
02.拆解焦虑
那面对具体的焦虑,该怎么办呢?
书中分享一个拆解思维,超级棒,分为2步:
一,拆解事实和想象;
二,在事实里面再拆解成:自己可控的和自己不可控的
三,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去做一些能做的事情
举例来说:很多家长最大的焦虑就是孩子不好好学习,焦虑的睡不着觉。
咱们就来拆解下:
事实是:作业不认真完成,学习态度不好,考试成绩差,沉迷玩游戏……
想象是:可能考不上高中,未来可能很惨,可能要啃老,可能只能混社会底层……
其实拆解到这里,我们就可以看到所谓的焦虑,都来自自己的想象,自己吓自己。
继续在事实里面拆解:
可控的:少批评孩子,多鼓励他,关心他,和他聊聊天,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他……
不可控的:孩子写不写作业,孩子考多少分,孩子不被老师批评,孩子看什么书,玩什么游戏……
都拆解完之后,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去做努力。
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,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,就已经足够了。
因为现实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是刚好相反的:
在自己不可控的范围里拼命努力,自己可控的范围却视而不见。
这个方法,你学会了吗?
03.每天冥想
张晓萌教授在最焦虑的那段时间里,心理医生建议他学习冥想。
一开始她认为冥想是伪科学,不相信。
但学者和一般人的区别就在于:
可以怀疑,但保持开放的心态,用研究和实践来说话。
于是她看了很多关于冥想的书籍,发现确实很多人受益,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冥想练习。
从每周几分钟开始,到现在每天15分钟,雷打不动,坚持了十五年。
书中还分享了她冥想的几个阶段:
一昏沉:一冥想就犯困
二乱箭穿心:会看到很多的念头如乱箭般穿来穿去
三念念清明:能觉察到一个念头生起,一个念头又落下,不再混乱,变得有序
四宁静:大概十年之后,似乎达到一个阈值或者说是复利的拐点,对情绪和念头的把控力变得更强。
我对冥想一直很感兴趣,毫不怀疑这是个极好的习惯,它可以帮助我们控制自己的大脑。
这次看完作者的分享,跃跃欲试。
每天几分钟的时间,其实每个人都抽得出来,最好一开始不要贪,从3分钟或者5分钟开始。
一旦贪了,就不容易坚持。
关于冥想的方法,推荐2本书:《正脸的奇迹》和《十分钟冥想》,之前好像也写过文章介绍。
04.每天记录3件好事
这个习惯,张晓萌教授也坚持了十几年了。
她是用本子记得,一年一本。
记录是为了锻炼我们感受快乐的能力。
我们所接受的教育都在告诉我们:
人是理性的,我们是靠着理性来行动的。
但事实并非如此:
人是非理性的,大脑需要感受到正面反馈或者说积极情绪,它才会打开行动的开关。
为什么会出现拖延或者内耗?
追根究底,都是因为大脑没有得到正面反馈,反而是被困难或复杂的任务吓到了,然后一步都迈不动了,表现出的行为就是原地打转。
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很自律很努力?
不是因为他们的意志力比较强,而是他们在努力的时候,大脑得到的是正向反馈,正向反馈又不断地刺激行动,所以根本停不下来。
每天记录3件好事,和写成功日记、感恩日记,原理都是一样的,就是在给大脑正向反馈,让大脑知道我们每天所做的事情是积极的、快乐的,这样我们才有更多的动力,去做更多的事。
积极正向是一个可以习得的能力。
最后总结下:
这本书中还讲了很多的内容,有兴趣的可以去听一下,或者买本书来读一读(听书可以找我领取免费试听)。
以上分享的几个点,是我自己比较有感触的,都是日常可以用得上的。
持续小赢的思维,拆解焦虑的方法,2个对成长非常有利的好习惯。
最重要的是:牢记,并且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。
最好是马上开始。
好了,不说了,我要开启我的5分钟冥想了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没有了